
东莞市商立安防设备有限公司
业务部:联系人
陈小姐:13377771098
张先生:13312969897
梁小姐:15013479300
业务电话:0769-82623883
前台电话:0769-81223793
邮箱:marketing@sunlit-tech.com
地址:东莞市凤岗镇油甘埔青塘路28号H栋4楼
北京2008奥运对安防行业的影响
1、倡导“安全奥运”,排除灾害损失
在北京生态环境受到极度关注的今天,环境公害已成为必须遏制的指标,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观念不单纯是住房、汽车、通讯、绿地、城市生命线系统的正常供给,还有城市功能是否具备应急情况下的可靠投入能力,SARS的侵袭让我们更加重视这一点——即:京城是否能正常面对灾害及事故的突发性?如不能,则北京现代化及国际化建设目标就成为一句空话,2008年北京奥运“三大”理念就缺少了安全保障。
北京减灾协会会长、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在北京减灾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提出,北京排在“前十位”的主要灾害有:水灾、气象灾害、地震与地质灾害、火灾与爆炸、交通事故、城市生命线系统事故、城市流行病、城市工业灾害及环境公害、“建设性破坏”之灾、校园事故等。因此,北京防灾减灾的任务不单纯是就灾情论灾情,而要在城市现代化且具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高度去保障北京安全。国内外特大城市运行的成功实践一再证明,城市安全及应急能力是第一位的。
综上所述,奥运建设“三大理念”是离不开“安全奥运”的。从减灾视角出发的对策及思考是高水准的城市化科学管理的新思路。
安全减灾与“科技奥运”。从安全减灾科技出发的“安全奥运”观至少应体现在如下方面:如何使奥运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首先从规划设计上符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防灾减灾的思路要求;尽管现在从规划设计上讲,有一系列灾害风险评估技术与方法,但缺少对付城市复杂系统的科学评估方法;科技减灾的作用不仅仅是要在抗震、防风、公害治理诸方面上有所突破,更在于决策科学化,如北京城市必须要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科学预案、大力发展城市综合减灾防灾的紧急救援技术及产业等;
安全减灾与“绿色奥运”。国际经验证明:忽视减灾的环境保护是不成立的,忽视减灾的绿色奥运也是片面的。
安全减灾与“人文奥运”。从联合国所倡导的防灾减灾视角看,北京的“人文奥运”建设应该把传统文化保护提高到安全减灾的高度,不仅不应该一味地拆旧立新,还特别要为旧建筑的文化继承性保护做好全面评估。所以,重在倡导一种“大安全”的城市安全文化氛围,使安全减灾的“人文奥运”观进一步统一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这是超越一般人文及文化视野上的新建设对策。
2、奥运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安全是成功举办奥运会的根本保障和主要标志之一,也是历届奥运会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但在奥运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血染奥运会的恐怖事件。在1972年德国慕尼黑奥运会上,巴勒斯坦恐怖组织“黑九月突击队”突破奥运村安全防线,袭击以色列运动员驻地,枪杀2名队员、劫持并最后枪杀9名人质。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在欢乐人群聚集的奥林匹克公园突发爆炸,造成1人致死、100余人受伤。从此,奥运会主办国在安全保卫工作中不敢掉以轻心。
3、安防业与奥运
根据“科技奥运”的总体要求,安防产品将被广泛应用于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和专业设施的建设中。为保证2008年的奥运会万无一失,中国公安部科技局等安全部门于2002年10月举办了当年最大规模的“中国安防论坛”,以构筑奥运会安防理论体系。2008年前,北京新增的二十九项大型奥运设施将设置防爆安全检查设备、安全报警器材和出入口控制系统。与此同时,北京市八百余家星级酒店还需要大量增加防火和报案监控设备。未来七年中,北京市还将对九百多万平方米的危旧住房实施改造,建成数千个新型安全小区。从现在到2008年,北京奥运将为公共安全事业打造5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
4、奥运带来的具体安防市场发展机会预测
奥运会将带来强劲的安全防范市场需求。纵观世界,由于国际安全局势的日趋复杂化,各主办国对奥运会安全保卫的投入增加迅速。根据国际奥委会提供的信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投入安保经费8250万美元,2000年悉尼奥运会安保经费猛增至1.98亿美元,2002年盐湖城冬季奥运会因“911”的影响安保费用追加至4.9亿美元,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安保经费预算更是高达6亿美元。美国安防行业总产值的增长幅度从1995年到1996年创下历史最高,一年激增30亿美元(从102亿到132亿美元),显然,亚特兰大奥运会拉动了安防消费,刺激了安防经济的快速增长。
安防的应用市场可以用奥运会自身及奥运会外围来描述。前者直接应用于奥运会场馆及配套服务设施中的安防需求。一是奥运会比赛训练场馆,计划在京修建19个(含6个临时赛场),改扩建13个,共32个,面临着原有场馆技防设施的增建和改造完善,以及新建场馆技防设施的建设;奥运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奥运会期间为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各国政要、新闻记者和观众提供服务的区域、建筑和设施;二是重点要害目标,包括为奥运会提供服务的重要通信设施、水电气热以及其它需特别保护的目标,按照北京市科技创安总体规划的要求,到2007年底,全市要害部位、重点地区、繁华场所科技创安百分之百达标。后者是奥运场所周边地区乃至整个城市,指为奥运会创造的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社区科技创安将是重头戏,各类新建城镇居民住宅要符合技防规范要求,已建住宅也将逐步投入技防建设,到2006年全市人防、技防、物防有机结合的安全社区比例达到95%,奥运周边社区实现100%。
一、消费市场日趋成熟,重点用户将有所转移。
目前,视频会议用户群主要有传统的视频会议用户,包括政府部门和一些垄断性质的大型行业用户,如电信、金融等;第二类是潜在需求强劲不具备政府背景的大型企业用户;第三类用户是中小企业用户;还有一类则是小型、微型企业用户。
传统的视频会议用户目前作为视频会议产品的主要用户群,毕竟总体数量是有限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是靠二、三级网的建设而进一步的渗透延伸,因此这部分用户将是稳定的发展,不会有太大幅度的增长。而第二类用户,由于主要是一些大型企业级用户,他们在中国加入WTO后,承受日趋严峻的国际竞争压力的趋势下,不得不考虑到进一步的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从而增强自身竞争力,因此,对视频会议产品的需求旺盛,而同时,这部分用户目前在中国约有3万家左右,由此可见企业级用户对视频会议产品的需求将是未来视频会议市场的主要增长点。
另外,中国还有50万家中小企业用户和800万家小型、微型企业,这类用户目前具有视频会议、语音会议、VPN等租赁需求,随着企业级用户对视频会议的推广,也将带动这部分企业对视频会议产品的需求,而随着中小型企业市场的启动和成长,将带来视频会议市场突破性的发展。
二、政府混网、企业公网的应用日趋成为主流,通信运营市场、增值运营市场,将有望迅速启动。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电信基础运营成本的降低,使得在宽带网络上提供低成本、高质量、专业级别的视频会议成为可能。网络技术和视频技术日益融合,基于IP网络的视频应用正逐渐被新兴市场看好。从运营商的角度看,发展视频业务对于宽带的发展是有益的。固网运营商发展宽带,要在宽带终端上有所创新。视频通讯与ADSL等捆绑可以促进宽带的发展。有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8%的宽带用户表示愿意使用视讯业务,以3千万宽带用户计算,就有240万视讯业务市场。由此可见,随着移动网络宽带化,视频通讯也会成为很好的宽带业务。对于企业而言,网络宽带化,网络成本下降,视频通讯设备成本也下降,视频会议门槛大大降低,企业的视频通讯需求会继续增加,供需双方将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从而带来视讯市场突破性的发展。
但是从目前看,主要的电信运营商对视频通信尚未进入大规模的推广,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由于视频会议涉及到企业分支机构的网络线路问题,而企业分支机构的线路可能分属不同的电信公司,这样对企业而言全部改换一家电信公司的线路又有点勉为其难,如何能协同不同的线路环境下的视频和音频质量,对属于竞争对手的不同电信公司而言是个问题;第二,视频会议涉及到整体的服务和调试,视频会议不仅仅是提供线路和设备,如何协同全国性的工程调试服务对电信公司而言目前也没有准备充份,但是如果要整合第三方系统集成公司来合作如何来保证他们的业务利益也需要进行尝试。第三,最核心的莫过于对电信级视频会议商业运作模式的争论:如何使视频会议业务真正成为可盈利的电信增值服务?如何通过电信级的视频会议业务带动起电信运营商、内容提供商、行业服务商、产品提供商及最终用户间的良性价值链?这些都是目前困扰电信级视频会议普及和电信运营商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由此可见,通信运营市场、增值运营市场的迅速启动还需要突破一个发展“瓶颈”。
三、技术的创新将以适应用户的需求为导向。
视讯市场的竞争越来越趋激烈,市场重心正在悄然迁移,用户正在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因此,视讯厂商必须从自我视角跳出,转向灵活应变、客户导向的经营方式,为客户创造超出他们想象的价值。事实上,现在视频会议产品的技术相对消费市场已经较为成熟,因此在这种以用户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的背景下,技术研发的重点就需要相对落在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导向。
从05年技术的发展趋势看,终端产品开始向高清晰、低带宽的方向发展,H.264成为视讯市场中的技术热点,宝利通、泰德、SONY等国外企业都实现了H.264技术,而华为、中兴、中太、鼎视通等国内企业也相继推出了采用H.264技术的产品。不过,H.264技术解决的问题只是以较窄的带宽传输更高质量的视频,以显示较高清晰度的画面质量。由此可见,H.264技术使多媒体通信市场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但整个市场的发展也会遇到瓶颈,因此要使视讯产品真正用户化、大众化,将成为06年业界人士倍受关注的方向。
另外,2005年NGN和3G网络已经越来越近,以承载多媒体应用为主的下一代网络为视讯带来新的契机。但是,正如人们由关心网络带宽有多少兆转为更关注下一代网络可以提供什么应用一样,视讯也将由产品比拼走向品质化视讯应用的竞争。
总之,05年视讯市场技术方面的发展已经开始趋于更关注市场消费方的需求。因此,可以预见,未来视讯市场技术的发展将更加重视市场的需求。
四、未来市场规模将随着视讯产品的普及化而产生突破性成长。
受2003年SARS的影响,中国视频会议系统市场发生了突破性的进展,2004年的视频会议市场却没有业界期望的那么火爆,而是平稳发展,当盘点2005年的视讯市场时,市场的发展依旧呈现的是稳中有升的态势。但是05年的视讯市场也产生了新的发展亮点,如NGN和3G网络的发展,通信运营市场、增值运营市场的启动,以及消费市场的成熟和趋于主导向,可以发现视讯产品的市场并没有饱和,而是需要一个打破应用界限的推动力。由此,我们可以预见,视讯市场规模的扩展在近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平稳发展的态势,06年的视讯市场成长将保持25%的增长速度,随着视讯产品的逐渐普及化,视讯市场将会呈现突破性成长,到08年,奥运会的召开将更加促进视频会议的使用需求,该市场的设备销售额将达到30亿元。